近日,賽迪智庫信息化研究中心發布報告稱,2017年,信息化對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驅動效應將更加顯著,“互聯網+政務服務”有望取得重大突破,2017年,信息惠民試點將取得階段性成果,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政務信息資源共享體系建設步伐將進一步加快,“互聯網+政務服務”有望取得重大突破,推動政府職能加快向服務型轉變。
此外,大數據將成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驅動,制造業與互聯網全面融合將進入快速發展期,信息消費新生態將加速形成,分享經濟模式創新將向更多領域滲透,高效泛在移動的網絡基礎設施加快構造“互聯網+”新基礎。
大數據將成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核心驅動
2016年,隨著新型城鎮化發展和“互聯網+”的持續推進,城市發展步入以海量數據為典型特征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階段,數據和信息在智慧城市建設運營中發揮重要的基礎性作用。許多城市將大數據作為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資源,在頂層設計時重視挖掘和釋放城市數據資源的潛在價值。《沈陽市智慧城市總體規劃(2016~2020年)》明確提出“以釋放數據紅利為核心,以數據流引領技術流、物質流、資金流、人才流,構建‘智基、智心、智腦、智惠、智理、智業、智引’的智慧沈陽體系”。一批智慧城市解決方案提供商紛紛積極探索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思維推動智慧城市建設與運營,中興通訊牽頭建設智慧沈陽統一平臺,通過對22個委辦局的數據采集,打通城市數據孤島,匯聚城市數據資產,并在此基礎上開發5大民生應用,培育10家大數據應用和服務企業,助力構建大數據產業鏈和生態圈。中國電科為深圳、福州、嘉興等地打造新型智慧城市運營中心,通過城市數據深度挖掘、數據融合和數據價值發現,實現城市智慧治理。
2017年,隨著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加快推進,以數據為核心驅動的理念將充分融入新型智慧城市頂層設計、項目建設和運營管理過程中,數據整合、流通、共享開放和深度利用將成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先決條件,為提升城市綜合競爭能力和軟實力提供重要基礎和強大支撐。
制造業與互聯網全面融合進入快速發展期
2016年,在國家政策的強力支持下,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從局部擴散加快向全面滲透。自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來,各地紛紛采取行動加快落實,河北、海南、武漢等省市制訂了實施方案,廣東、浙江、江蘇等省份開展項目儲備,大型制造企業紛紛探索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新路徑新模式。大企業“雙創”平臺建設熱潮涌動,海爾、中航工業等一批大企業加快建設基于互聯網的“雙創”平臺,聚集、開放、共享創業創新資源,探索構建創新活躍、高效協同的“雙創”新生態。制造企業與互聯網企業跨界融合動作頻繁,徐工集團攜手阿里共建集工業設計、智能制造、能效管理、智能服務運維、柔性生產等于一體的首個工業云平臺,并在軟件平臺上實現智能工廠建設。吉利汽車、報喜鳥、寶鋼等探索網絡化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制造新模式,為企業轉型升級、打造競爭力提供重要動力。
2017年,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部署力度將會逐步增強,會有更多省份出臺實施意見,并根據自身特點開展試點示范、項目建設等工作。制造企業與互聯網企業跨界融合更加深入,合作機制更加健全,推動形成適應融合發展的新生態。網絡化協同制造、個性化定制、服務型制造等制造新模式將向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推廣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