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晚報
2014年8月21日訊,移動互聯網的熱潮正在席卷各個領域,醫療也不例外。如今,移動終端涌現出了種類繁多的移動醫療APP,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身體不適問手機”也成為一些人問診求醫的新選擇。那么,移動醫療APP真能緩解“看病難”嗎?
新興產業 市民接受度較高
據權威統計數據顯示,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移動醫療APP呈爆發式增長態勢,目前已達數千款。據北京愛康啄木鳥科技有限公司CEO熊水柔介紹,廣義的移動醫療可分為三個層面:一是醫生與患者間的在線平臺,滿足用戶在線問診的需要。二是患者間的交流平臺,即同病相憐的患者分享看病的經歷。三是醫生間的社交平臺,用于交流專業信息。
市民林女士最近下載了一款可實現兒童疫苗時間管理的APP,這款APP可根據兒童的出生年齡和所在地提供個性化的疫苗接種表。“我可以登錄APP查看疫苗說明書,還可以預約醫院大夫,按照約定的時間就可帶孩子上醫院直接打針,確實挺方便的。”
記者街頭走訪發現,近7成被訪者表示愿意接受移動醫療APP,下載過相關移動醫療APP的人約44%。當問及“下載移動醫療APP的原因是什么”時,大部分人回答是為了健康咨詢和健康監控,而通過下載APP來學習醫學常識和學習急救護理的人也占到一定比例。
“如果有必要,您期望有一款具備什么功能的醫療健康軟件呢?”記者就此問題隨機采訪市民發現,大部分讀者最關注移動醫療APP的是在線醫生咨詢、疾病交流互動的功能,其次關注的功能是電子病歷和藥品醫療器械查詢。
移動醫療 有利也有弊
有業內人士表示,移動醫療APP可以讓患者不再因為“一點小病就要去醫院”,同時還可打破地域限制,能有效彌補我國優質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問題,讓人看到了緩解“看病難”問題的希望。
記者就“您在使用移動醫療APP時遇到哪些困惑”這一問題采訪APP用戶發現,有人擔憂個人隱私泄漏,有人懷疑負責在線解答的“醫生”可能不是醫生本人。記者也隨機下載了幾款軟件,發現有的軟件比較規范,在線解答的醫生標明了工作單位、姓名、專業等信息,但也有不少軟件的信息不太全面。
此外,不少市民對移動醫療APP的問診、治療功能不太感冒,大多數人只是通過APP來了解醫療信息或實現預約掛號等,看診、治療還是會選擇去正規醫院。市民廖先生認為,中醫看病講究望聞問切,西醫講究化驗檢查,這類移動醫療APP雖然便利,但相較于傳統求醫看診來說,所存在的誤診風險較大。
“對于只需咨詢一些簡單疾病問題的患者來說,在線醫療咨詢的確能為患者提供便捷,但并不適合一些復雜的疾病。”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醫師劉捷表示,“家長在線提交的患兒癥狀等信息,可能僅是一種主觀或片面的表達,即使是有配圖,也不是三維立體的東西,可能會造成誤診。兒科大夫對患兒的問診和診斷都是非常嚴謹的,必要時還是建議家長帶患兒前來醫院問診。”
業內人士表示,作為一種“新事物”,移動醫療APP在推廣、升級等方面都面臨困難,因此移動醫療APP的發展,一方面需要傾聽用戶需求,另一方面要致力于服務、功能等創新。“可以從解決一個小的需求開始,小到可能只是解決頸椎的問題、血壓的問題,這些對就診者來說就是一種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