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習慣把智能病歷稱為移動的健康狀況記錄薄,或是移動醫療記錄冊,而醫療機構則喜歡將其稱之為電子病歷——EMR,ElectronicMedicalRecord。
電子病歷的出現并非偶然。電子書出現后,幾乎你能想象到的紙制品都綁定了電子信息功能,電子菜單,電子圖片瀏覽器等等,所以電子病歷的出現正應了潮流的推動。美國國立醫學研究所將其定義為一個基于特定系統的電子化病人記錄。該系統提供用戶訪問完整準確的數據、警示、提示和臨床決策支持系統的能力。
2013電子病歷發展的瓶頸期
在2013年,電子病歷的發展進入了一個瓶頸期。首先,智慧醫療的普及政策將大量的資金投入進醫療機構的設備以及醫療器械的更新,對于電子病歷的投入和使用,醫院方面并沒有投入太大的注意;其次,居民平日里對健康狀況的記錄并沒有太多的重視,居民普遍的想法是光顧商店而非光顧醫院;再次,供應商對于電子病歷的市場投放持觀望態度,在醫患雙方對電子病歷需求沒有達到波峰的時段,加之技術革新速度加快,供應商選擇觀望也不無道理。與其說電子病歷進入瓶頸期,不如說電子病歷被進入瓶頸期。
2013電子病歷現存問題
電子病歷包括首頁、病程記錄、檢查結果、醫囑、手術記錄、護理記錄等,電子病歷不僅是靜態醫療信息的記錄,還包括其提供的相關服務。其中,電子病歷最重要的功能是記錄人體日常健康指數,以電子的方式記錄個人終生健康狀態和醫療保健信息,涉及病人信息的采集、儲存、傳輸、處理和利用等醫療信息采集相關方面的所有板塊。
那么電子病歷有如上的諸多優勢,為什么普及度不夠呢?
1.電子病歷是一個儲存媒介。
2.電子病歷數據存儲容量問題。
3.電子病歷數據存儲格式問題。
4.電子病歷的軟件管理問題。
5.電子病歷數據查詢管理問題。
2014電子病歷趨平臺化
電子病歷問題尚存,各個省市已經找到了替換電子病歷的方式。浙江一卡通模式的運用,將患者看病流程化規范化。即便是采用一卡通技術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電子病歷的現存問題。
2014年電子病歷要拋棄華而不實的功能,轉為平臺化發展。IDC(市場研究公司)預測,第一代電子信息檔案的表現將繼續低于用戶預期。第一代EHR對市場運營的改革并未起到優化作用。
在推進云落地大背景下,電子病歷的發展將成為2014年一個關鍵性任務,2014年無論是智慧醫療企業還是行業都將有關鍵性的發展,這其中包括跨領域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