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通社
在第四屆中國移動醫療產業大會上,互聯網技術跟傳統醫療相結合將引領移動醫療新趨勢,成為一大共識。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資源處副處長郭順義表示,移動醫療已從院內的醫療查房、移動輸液、藥品管理、移動辦公等應用向院內+院外移動一體化發展。預測今明兩年,將會是移動醫療快速發展的時期。
何為移動醫療?廈門凌拓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升達說,比如通過智能手機實時收集、存儲、分析和上傳有關生命體征、位置等數據,醫生可以及時地展開病情監測;利用覆蓋完善的移動網絡,能通過手機對偏遠地區的醫生進行專業培訓和遠程支持;無線跌倒預防設備,把加速過濾器和重力傳感器與手機網絡相連接,以監測老年人的行走狀態,預防他們的“跌倒”,等等。
而據網通社了解,用于個人的移動醫療設備,更成為微軟、谷歌、三星等產業巨頭的研制開發熱點。當前的移動醫療設備,大多由一部手機和一款健康應用App組成。需要做測量的患者聯通設備后,測量工作將交由 app 程序控制。沒有復雜的操作,很快就能得到血壓、心跳及相關疾病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幫助醫生提早發現急性病,防控慢性病。
在國家有關電子商務的“十二五”規劃和物聯網的“十二五”規劃里,移動醫療、智慧醫療和個人醫療監護都被列為重要項目。2013年8月,工信部和發改委聯合起草了促進信息消費的意見,按照這一部署,工信部2013年挑選了68個城市作為信息消費的試點,移動醫療也在試點項目當中。
為此,國家確立的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重點包括:建立衛生信息標準體系和安全體系,建立國家、省、區域(地市或縣級)三級衛生信息平臺,完善五大業務應用系統建設,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基本數據庫,健全覆蓋全行業的衛生信息網絡,建立居民健康卡,完善中醫藥信息系統建設。
中國醫藥物資協會《2013中國醫藥互聯網發展報告》數據顯示,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達到了23.4億元,較上一年增長25.8%。預計到2017年底,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將突破百億元,達到125.3億元,其中,可穿戴便攜醫療設備市場規模接近50億元。
網通社掌握數據顯示,隨著近年來老齡化加劇,空巢老人比例持續增加。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指出,預計2020-2050年,中國進入加速老齡化階段,到2050年老齡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老齡化水平達到30%。不斷加劇的老齡化趨勢,是醫療保健增長的基礎。
東軟集團高級副總裁盧朝霞最近表示,移動醫療是擁有巨大需求的藍海市場。她認為,首先是亞健康人群大幅增加。《2012中國城市居民健康白皮書》調查發現,35歲至65歲的人群正在成為慢性病大軍,其中超重和肥胖、血脂異常和脂肪肝、高血壓呈明顯上升趨勢,發病年齡日趨年輕化。其次是老齡化加劇,空巢化趨勢與獨居老人增多,能夠實現遠程實時監控的可穿戴智能醫療設備需求量會不斷增加。
第三是慢性病年輕化,慢性病發病人數快速上升,確診患者2.6億人,主要有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盧朝霞表示,這三大類人群都需要時刻的健康監測,這就催生了移動醫療設備的剛性需求。移動醫療設備能夠實現長時間的動態監測,提供全面的臨床診斷數據,有利于尋找病因,實現防病和早期治療。